如何降低我國物流成本?專家建議→
2024-03-24 23:48:29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今年要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
其實早在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就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意見》,從降低物流制度成本、要素成本、稅費成本、綜合成本等六方面提出了24條降低物流成本的舉措。
那么,什么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新形勢下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徑有哪些?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提出,要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并強調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重要舉措。跟以往的類似表述相比,最重要的變化就是突出了“有效”和“全社會”兩個關鍵詞,從更高的層面對降低物流成本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是14.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通俗地理解,就是每創造100元的GDP,需要耗費的物流費用是14.4元,比上一年要減少0.3元。
作為衡量經濟運行效率的指標,單位GDP的物流費用下降,無疑是效率提升的一個重要表現。但是,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7%、8%左右的水平相比,這一比率還是相對較高。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賀登才:一個產業結構,我們二產(工業)比例相對高些,特別是傳統產業,再一個貨物結構,我們都是煤炭、鋼鐵它就會占比高一些,如果是高附加值的貨物占比就會低一些。再一個國土面積,我們國家這種北糧南運、西煤東運這些會增加一些成本。所以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一個關鍵環節。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占比超過八成,多數行業、領域物流成本占比較高。但是從當前物流服務價格來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長期處于低位;今年以來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持續位于三年內的最低水平;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中的物流服務價格指數,去年1月份以來一直位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教授 王喜富:(記者: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輸效率,是不是意味著物流價格越低越好?)其實這是個誤區。目前看,你比如從運輸環節角度,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大家都說無錢可賺了,其實它們成本壓縮已經比較低了。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劉宇航:物流服務的費用實際上是持續下降的,從物流行業來看,物流成本已經到了一個相對低的臨界點這么一個狀況。
降低物流成本 強化“公轉鐵”“公轉水”
專家表示,在物流服務價格處于較低水平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徑就是調結構、促改革,優化運輸結構,強化“公轉鐵”“公轉水”。
所謂的“公轉鐵”“公轉水”,也就是將部分貨物的運輸方式,從公路運輸轉為鐵路運輸、水路運輸。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教授 王喜富:從綜合的交通運輸體系上看,我覺得著力提升鐵路貨運量和水運貨運量,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因為鐵路貨運量,我們大概統計過,每提高鐵路貨運量1個百分點,有可能帶動整個物流成本降低0.2到0.5個百分點。
舉例來看,從天津港到包頭地區運輸鉻礦石,運距800公里左右,公路運費在90元/噸,而鐵路運費只有80元/噸;從天津港到寧夏地區運輸錳礦石,運距1200公里左右,公路運費140元/噸,鐵路運費120元/噸。可見,運距越遠,鐵路運輸的價格優勢越明顯。
另外,從統計數據來看,加快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對物流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成效,2023年集裝箱鐵水聯運同比增長超過15%,多式聯運占比穩步提升,貨物運輸平均運距、運輸費用與GDP比率均有小幅回落。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主任 劉宇航:這兩年在推動多式聯運的方案也取得積極的效果,但是從基礎設施層面來看,我們有很大差距,比如鐵路和港口的銜接,目前要通過一些短倒的方式來實現,這就造成無效的裝卸和周轉。
專家表示,物流成本高的本質,其實是經濟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這也與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運輸結構密切相關,需要進一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形成統一高效、競爭有序的物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