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冷鏈物流快車 四川食品開啟“高冷”范兒
2018-04-19 10:02:20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我們是河南的供應商,想從您這兒進4000斤冷凍湯圓。”
“可以哈!但是我們沒有冷鏈運輸系統,您只能自己來拉貨哈!”
“我們也沒有冷鏈系統,還以為供貨商會提供配送呢!”
以上是四川水鄉食品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和河南供應商的供需對話。“如果有成熟的冷鏈物流系統,我們的銷量至少要能增加2倍。”4月18日,四川水鄉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曉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表示。據了解,水鄉在2016年底推出了速凍湯圓,僅一年時間,銷量便穩居成都市各大連鎖商超同類型產品前三位。但是苦于沒有冷鏈物流體系,目前,這款很受歡迎的樂山美食仍未走出四川。“很多外地客商看好我們的產品,但因為沒有冷鏈系統,無法配送,合作只能作罷。”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的發展空間巨大。然而,由于中國冷鏈物流起步比較晚、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管理復雜、專業設備的高壁壘等諸多因素,成為物流行業的“制高點”。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冷鏈物流堪稱物流界的“珠穆朗瑪峰地帶”,因此又有了“高冷”產業之稱。
1
看現狀——冷鏈利用率低、損腐率高
“四川銷往外地的蘋果被普遍反映不甜,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冷鏈!”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負責人說,為了確保蘋果在長途運輸中不會腐爛,果農常常在蘋果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就采摘,光照時間不夠導致糖分不足。“如果有了冷鏈,就可以等到蘋果成熟后再采摘,在運輸、儲藏等過程中保持低溫,保證蘋果質量,減少腐爛損耗。”
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費的易腐食品超過10億噸,其中需要冷鏈運輸的超過50%,但目前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歐美的冷鏈流通率可以達到95%以上;物流損腐率超過10%,國際水平則在5%上下。
“冷庫和冷鏈車是冷鏈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冷鏈物流建設至關重要。”該負責人表示。據統計,2016年國內冷庫總容量近5000萬噸,冷藏車和保溫車保有量約11.5萬輛,均實現快速增長。但我國冷庫的整體建設發展失衡。其中,國內華東區域的冷庫保有量最大,占比超過45%,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而西南、西北片區等內陸城市的分布相對較少。冷藏車在國內區域保有量分布中呈現出與冷庫類似的格局,華東等地區自有冷藏車密度普遍較高,而西南等地普遍較低。
“我國的冷鏈物流業發展嚴重不均衡,尤以西南等內陸地區發展嚴重滯后。”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農業市場容量巨大,川果、川菜等輸出量高,但是限于冷庫、冷鏈車等冷鏈物流硬件基礎設施的缺乏,并沒有真正的農產品批發“引擎”。
“由于成本較高,很多企業發展冷鏈運輸的意愿并不強烈。”成都市冷鏈物流商會秘書長楊一健表示,除了基礎設施匱乏外,市場需求不旺盛也是制約四川冷鏈物流發展的重要原因。
2
補短板——建設冷鏈物流體系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自建冷鏈物流系統,滿足省內外消費者對于食品的高品質需求。
“目前,我們已經擁有了容量400噸的冷庫,今年準備增加1200噸冷庫容量和4臺冷鏈運輸車,保守估計前期總投資在5000萬元左右。”西蜀雅禾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西蜀雅禾種植的雅山藥,儲存溫度在5—8℃時,保質期為三個月;若常溫保存,保質期僅為半個月。“有了冷鏈,我們可以根據客戶需要三天發一次貨。目前我們的外地客商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今年下半年,我們的產品還將銷往東北地區。”
但是,企業自建冷鏈物流系統也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冷鏈效果不好,成本也較大。“目前,我省企業自建冷鏈大部分規模小、管理分散、制冷技術水平也不高。”四川匯翔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顏福才表示,除了企業自建物流外,四川本土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規模較小、管理和技術較東部地區差距較大,希望相關部門對冷鏈物流業發展給予政策、財政支持。
目前,國內其他省份規模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也開始進駐四川,開展冷鏈物流建設。日前,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全業態冷庫已花落成都崇州市,該冷庫由江蘇潤恒集團建設,擁有150萬噸容量,預計明年建成使用。“成都是我們實現全國布局戰略目標的橋頭堡。”談到為何要來成都建冷庫,潤恒集團戰略發展部部長馬君陽如此解釋。
“崇州冷庫項目的建設,將彌補成都在冷鏈物流產業方面的短板。”馬君陽表示,這一項目可以覆蓋包括干雜、副食、水果、蔬菜、糧油、鮮肉、水產等八大業態,建成后,必將有效帶動四川以及西南地區相關產業發展。
“要補齊冷鏈物流產業短板,政府不能旁觀。”在西南交通大學物流工程系主任王群智看來,冷鏈物流發展應做好頂層設計。對此,四川已有行動。
去年印發的《四川省“十三五”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重點推進成都作為全省核心冷鏈物流城市建設,在全省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服務水平高、行業影響力大的冷鏈物流示范企業。
“搭載冷鏈物流的快車,四川食品也要開啟‘高冷’范兒啦!”楊一健興奮地說,一系列利好消息的披露證明,四川冷鏈物流行業的黃金期已經到來。
3
謀未來——全程可追蹤可監控
“未來,我們的冷鏈物流發展方向就是形成全鏈條,加強智能化、信息化管理。”謝光大表示,成熟冷鏈物流涵蓋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但目前,冷鏈物流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運輸途中出現“斷鏈”。“例如,農副產品運用冷鏈技術由寧波送至成都的集貿市場,便拆零散賣,冷鏈就中斷了,食品質量和安全就沒辦法保障。”
“在源頭建冷鏈,才能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質。”王群智表示,目前,我省除一些重點城市建設有大型冷庫外,其他二線三線城市均以企業自建冷庫為主,分散且規模較小,冷鏈車更是少之又少。
“我們的冷庫容量在100噸左右,前期就投資了200多萬元。”宋曉鵬表示,企業自建冷鏈物流系統,成本太大。“而且冷庫從來沒有滿載的時候,日常的維護成本也很大。”
“降低成本的關鍵在于形成合理、高效的冷藏鏈。”王群智說,冷鏈物流的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運輸與冷藏環節,要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形成信息化冷鏈物流管理體系。
例如,在配送管理階段,可以針對保質期極短產品的大量小訂單、眾多配送網點等問題,采取合并小訂單、整合配送網點、合并不同產品的時間窗來降低運輸成本;對于庫存控制,需要盡可能地降低冷庫空置率,借助庫存信息系統在平衡貨品過期和缺貨的條件下確定最佳訂貨點。
此外,還需要在產品流通過程中采用更加先進的冷藏技術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如運用有害物質分析檢測技術、動態監控技術等可以降低產品的損耗率,提升運行效率。 (記者 鄭茂 瑜陽菲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