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產業發展中的機遇與瓶頸
2019-05-25 12:52:20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近幾年,隨著需求的變化,冷鏈物流的熱度也不斷高漲,成為物流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業巨頭們紛紛參與其中:順豐和美國物流巨頭夏暉宣布成立冷鏈物流合資公司;
京東物流與中國國際貨運航空開始了一項全球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合作;
阿里巴巴的冷鏈物流版圖上再添馴鹿冷鏈;
分別背靠騰訊、阿里巴巴的O2O餐飲配送平臺美團、餓了么也開始布局短途冷鏈。
即便如此,我國冷鏈物流發展進程卻并不理想。
前行路上的攔路虎
阻攔冷鏈物流前行的“攔路虎”分別是:冷庫分布、成本和人才問題。
第一,冷庫分布不均。據中冷聯盟統計,2019年全國冷庫容量為4600萬噸,其中山東、上海、廣東發展速度較快,冷庫容量居前列,西南地區發展較慢,冷庫分布存在不均衡的狀況。
第二,冷鏈投入成本高。冷鏈物流不僅僅是單純制冷,還要適當的保持恒溫狀態,而且冷鏈物流成本不僅是單一的物流成本,還需考慮到產品成本,以及因物流過程中產生的貨損、貨差等綜合成本。
這一點,在果蔬運輸的過程中,最能體現。首先在果蔬產地的市場冷庫容量較低,造成生產源頭缺乏預冷,也就是果蔬運輸在源頭“斷鏈”了,那么運送到目的地時果蔬的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
而且,中下游的冷鏈倉儲和流通環節仍然會加大冷鏈運輸成本。數據顯示,我國常溫物流運輸的利潤率高于冷鏈物流運輸的利潤率,這對降低冷鏈物流的高額成本并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
第三,冷鏈物流人才資源短缺。冷鏈物流對技術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包括冷鏈運輸設備以及冷鏈物流信息化體系的建設等,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員來完成,而我國專業物流人才的培養速度與物流業發展速度并不匹配,因而限制了冷鏈物流的發展進度。
三大機遇助力冷鏈物流
雖然冷鏈物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但同時冷鏈物流行業中存在著很大的機遇。
第一,冷鏈標準化。提升冷鏈物流標準化并不容易,尤其是將冷鏈前端標準化,最主要的是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冷鏈物流企業需要嚴格把控運輸產品,才能從根本上保障產品質量。
比如,順豐冷鏈物流已將冷鏈服務延伸至前端,并在前端提供了優質的冷藏條件,然后通過高速渠道運送到用戶手上,帶來高品質的服務。如果能將運輸標準化程度提高,那么便能助力冷鏈物流行業發展。
第二,“去中心化”、前置倉的嘗試。隨著“新零售”、“零售革命”等詞出現,可以看出,商業模式逐漸發生了變化。因此,冷鏈物流企業可以嘗試“去中心化”、前置倉的模式,不僅可以帶動商業模式的變革,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成本的投入。
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曾表示,集中性的物流一定要找到一個最佳規模的臨界點,超過臨界點之后效率降低,成本不減反增,因此,盒馬鮮生采用了“門店即是倉儲”的模式。對于冷鏈服務商來說,同樣可以采用分布式倉儲或者小型的“微倉”縮短配送時間同時降低成本。
第三,搭建冷鏈生態圈。對于冷鏈物流大企業來說,主要是完善供應鏈的服務。以鮮易供應鏈為例,鮮易供應鏈經過10多年發展,由單一的冷鏈運輸發展為供應鏈服務平臺。鮮易供應鏈在前端提供了冷鏈服務,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品腐爛的概率,同時,完善的網絡布局能規劃出更快速的運送路線。可見,搭建冷鏈生態圈不失為一個冷鏈物流企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