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高峰論壇舉行 解碼“樞紐+通道”新動能
2019-08-30 14:53:50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充分發揮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區位優勢,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這意味著,智慧物流對于我市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8月25日,眾多行業專家齊聚智慧物流高峰論壇,分享與探討智慧物流發展的重點及趨勢。
副市長陸克華出席論壇并致辭。
智慧物流背后是技術的進步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認為,經過了多年的發展,物流早已從配套性、保障性、后發性的產業悄然變成了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的產業。目前,物流已經和水利、電力、鐵路、公路、通信等一樣,成為基礎設施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現代供應鏈協同創新的重要平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撐。因此,資源的整合,流程的優化,組織的協同,價值的創造變得尤為重要。
賀登才的觀點,得到了與會嘉賓的認同。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物流是貿易活動高效順暢開展的重要基礎性保障,而智慧物流是智能化設施設備與物流深度融合的產品,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能處理、高效透明、信息對稱及價格公開的社會化現代物流生態體系。
“傳統物流是盲目的。競爭對手是什么,不知道;客戶在哪里,也不知道。這就導致了我們的物流聚集非常困難,尤其是在像重慶這樣的內陸地區,因為需求十分分散,聚集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認為,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廣泛運用后,政府和企業完全可以把非常分散的、小規模的需求,瞬間集合成大規模的需求,進行全網管控甚至智能化控制,使規模經濟成為了一種可能,“國家規劃了6種類型的物流樞紐,重慶一共獲得了5種,不正是這種物流格局變化的最好例證嗎?”
智慧物流將帶來諸多變革
去年的“雙11”和今年的“6·18”期間,盡管物流訂單量再創新高,但猛增的訂單量并沒有放緩包裹送達消費者手中的“腳步”,相反還比往年快很多,這就是智慧物流帶來的一場速度變革。
德國漢宏物流集團董事長克勞斯·赫爾曼在演講中就分享了類似的案例:“我來自德國,一個距離重慶非常遙遠的歐洲國家,但我在手機上就能查到我的行李已經到了北京,今天晚上就能送達重慶。過去我們發貨后很難知道貨物的信息和位置,而現在我們有手機,有平板,有個人電腦,我們有實時的信息追蹤,連我這樣上了年紀的人也能輕而易舉地查詢,這就是智慧物流。”
平安城科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梁嘉源說,智慧物流將讓物流園區大變樣:“傳統園區在建設、管理、生活等方面有很多痛點,比如說項目管理缺乏全流程的綜合管理工具,招商低下,運維成本高,服務模式傳統粗放等等。而智慧園區則可通過大數據平臺,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和運營效率,例如通過數據的可視化,協助園區綜合治理,聯動指揮,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張圖,管理一張圖,運營一張圖。”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黨組副書記、董事孫家康表示,智慧物流將從三個層面推動行業變革:首先是智能化,通過無人化、自動化、數據化等智能硬件技術和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其次是鏈條化,在數據驅動成為核心要素后,無論是上游生產制造端,還是下游分銷運輸端,都會在技術的推動下實現更好的產業融合,創造價值,進而影響社會生產與流通方式;第三是平臺化,智慧物流通過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讓物流資源在全社會重新配置,任何一個社會資源都可能通過平臺成為物流的一個環節。
重慶發力智慧物流建設
作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物流樞紐,重慶也在積極布局建設智慧物流。
重慶市口岸物流辦電子口岸中心主任熊朝陽表示,重慶的智慧物流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我市雖然有一些智慧物流的應用案例,但都只是在企業或是園區層面,要實現在區域、領域上的布局,還需要時間。”
重慶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王志強認為,重慶建設出海出境大通道還面臨著通道不夠暢、效率偏低、協作性不夠高等問題。
他建議,我市應在今后的工作中補齊上述“短板”。比如說,在通道建設方面,一是推動國家加快啟動三峽新通道的建設,暢通長江航運,同時加快沿江高鐵建設,開通重慶至武漢貨運鐵路,完善長江干流的鐵水聯運體系,緩解三峽船閘的壓力;二是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貴陽至南寧、中國至老撾等鐵路項目建設,啟動重慶到貴陽高鐵項目建設,按照雙層集裝箱標準,積極推進重慶至欽州港鐵路項目;三是擴建欽州港碼頭,提升碼頭的配套能力,提高中轉效率,并深挖航道,提升北部灣進港的通航能力;四是加強與東盟合作,推動與東盟跨境公路建設,提升公路互聯互通的質量和效率。
熊朝陽認為,智慧物流并非狹義的“物流運輸”,也應該包括口岸、通關等方面的建設。目前,市口岸物流辦已牽頭起草了《重慶市智慧口岸總體規劃設計方案》,從智慧作業、智慧監管、智慧信息等方面進行了規劃設計。此外,市口岸物流辦正在起草《重慶市物流信息平臺指導意見》,此意見出臺后,也將進一步推動重慶智慧物流的發展,“預計到2022年,重慶的智慧物流建設將取得初步成效。”
深耕重慶 助力重慶物流高質量發展
——專訪傳化智聯副總裁李尚青
本報記者 顏安 楊駿
8月25日,第二屆智博會專題論壇之一——智慧物流高峰論壇舉行。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傳化智聯表示將深耕重慶,助力我市經濟與物流高質量發展。
“此前,集團層面推出了‘深耕重點城市戰略’。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物流樞紐,自然是需要深耕的重點城市。”傳化智聯副總裁李尚青說,重慶擁有東南西北四向大通道,具備鐵公水空多式聯運的優勢,且區位、產業等優勢非常明顯。所以,傳化集團將西南地區的總部定在重慶,其目的便是深耕重慶。
目前,傳化集團已確定了針對重慶的六大專項行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智能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建設、多式聯運場站融合、多級城市物流中心網絡建設、智能制造共享產業園建設、智慧新城建設。
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專項行動中,傳化集團參與了重慶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的組建,與本地企業強強聯合,在貨源、物流、服務等多方面與本地企業通力協作,助力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智能供應鏈物流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行動,則是在重慶布局傳化西南運營中心。目前,該中心已落戶重慶,西南地區所有在傳化智聯網絡端的數據,都將實現在重慶歸集。李尚青說,這些數據可以分析整個西南地區的物流運行情況,從而對重慶物流發展提出更好建議。
其余四個專項行動的具體計劃,分別是打造團結村站場融合項目、布局城市分撥中心+城市末端配送網點、布局智能共享產業園、打造傳化科創中心和傳化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