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億物流”須五個“圈”齊發力
2020-03-23 14:16:38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金華新聞客戶端3月21日消息 金華日報記者 方群青
眼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物流行業面臨嚴竣考驗,國內物流剛剛打通,國際物流卻出現了堵點,如何精準施策、因企施策,真正打通物流業“最后一公里”,怎樣幫助外貿企業加速復產,從而使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順暢,有效助推社會經濟的發展。3月20日,記者采訪了市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寧。
物流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
“我市物流業起步于1985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初具規模。”陳寧告訴記者,他于1996年開始從事國際物流行業,2005年與幾位業界“老大”發起成立了物流行業協會。他說,15年“涉”身物流,見證了物流行業近些年來的發展和變化。
“物流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上端是生產型企業,下端是消費者是客戶,物流處在中端。對于國際物流來說,上端是外貿出口型企業,下端是海外客商。”如果物流中斷了,生產和消費的紐帶就斷了,供和需就連接不上。“所以,物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眼下,全球疫情大爆發。受此影響,我市數千家外貿企業訂單量大減,這直接導致物流行業出口標箱量大幅下降,意味著物流業今年的日子并不好過。
快速復產需要人、財、物、政策的配套
據悉,我市目前物流行業人才緊缺。“我從2008年就開始呼吁人才,可是人才的培養非常艱難。”陳寧說,“1999年,當時外貿企業的報關員我市只有三個,現在隨便招個人,熟悉一下流程,就上崗了,但這并不是說不需要專業技能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專業人才的培養跟不上物流業務的爆發式增長。現在年輕一代雖然文憑很高,但理論強并不意味著實踐能力強,關鍵是要下沉到一線去鍛煉。
除了人才、運輸車輛、貨物等有形的,還有無形的服務,如銀行的服務、政府的政策等。比如,外貿企業和國際物流企業都面臨銀行單證、外匯結算、保險等服務,這些服務的提升空間很大,所以物流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生態圈”。
陳寧認為,物流不僅僅停留在倉儲和運輸上,對人、財、物、政策的配套管理,直接影響了一座城市的物流觀念和視野。他舉了一個例子,最近市物流行業協會上報9家企業到省里,要求爭取低息貸款,以扶持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但是只批下來一家。他說,如果能給予企業一些融資便利,企業的復產就不困難了。
打造千億物流產業離不開五個“圈”
我市對物流行業的“頂層設計”藍圖可期,去年全市召開的物流業發展大會上,提出了打造“千億物流產業”的規劃,給物流行業的發展亮起了明燈。
“物流是供應鏈體系里的一個重要環節,若就物流而物流,發展是有限的,物流業的發展必須有五大‘圈’的支撐。”——經濟圈、交通圈、政策圈、信息圈、人才圈。我市正在規劃的7000畝“華東聯運新城”,這個千億元物流產業園少不了這五大“圈”,只有把這五大“圈”做扎實了,物流業的長遠發展才能指日可待。
同時,陳寧認為,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培育“龍頭”,讓“龍頭”產生效應,引領行業的健康有序及快速發展。我市的國內物流、國際物流、電商物流、倉儲企業等領域都需要有“龍頭”來引領。這樣,我市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藍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