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把快遞納入城市民生工程規劃
2020-04-01 19:20:41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當前,因疫情原因,部分小區快遞進社區難問題更加凸顯。其實,快遞配送進社區難一直是提升快遞服務質量和提升滿意度的瓶頸之一。為什么會出現快遞配送進社區難的問題?難在沒有可操作的規則和解決方案。
眾所周知,快遞服務已經成為眾多消費者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專業的角度看,快遞配送上門只是全部快遞作業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實,快遞配送是一個城市快遞物流運營的系統工程之一,或者是消費供應鏈的系統工程之一,也稱為是一個城市的民生工程之一。快遞配送在我國脫貧攻堅戰略中發揮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橋梁作用,讓市民足不出戶品嘗到全國各地的土特產。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快遞配送也發揮了顯著的橋梁作用。
眾多快遞小哥的感受是,快遞配送最后一百米難,難就難在進社區。而進社區的難點在物業管制和不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送上門還是送到智能快件箱。究竟如何破解快遞配送進社區難的瓶頸?
首先,建議各城市把快遞配送納入城市物流工程和民生工程規劃。鑒于電商網購規模每年呈現增長的趨勢,可采取租賃或者廉價的土地建立分布式的快遞轉運分揀中心。如一線城市可以在城市的四個方向建立四個快遞轉運分揀中心,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快遞配送的效率,還可以減少快遞分撥車輛長距離“穿城”引起的交通擁堵現象。今后快遞配送的模式可以是:快遞分揀轉運中心+廂式貨車+籠車(折疊式)+尾板+社區+網點+微型電動汽車。快遞轉運分揀中心可以按照社區和網點進行分揀,這樣的益處是能夠減少城市快遞網點的數量,減少部分快件進網點再派送的一個環節。同時,使用廂式貨車進行快遞配送還可以減少現有快遞小型車輛的數量,真正實現集約化經營和綠色環保的快遞配送。
其次,建議各地政府制定相應法規,把進社區的快遞配送服務納入物業服務的范圍。凡是快件進社區均交由物業,由物業負責投遞到智能快件箱,大件代為保管或者送上門,對于老弱病殘人員送戶上門。這樣從源頭改變了快遞員“擺地攤”的臟亂差的局面,也保障了社區的治安。
日本是全球安裝使用智能快件箱最多的國家,經過對日本和我國國內快遞配送的調研,智能快件箱是成本最低最便捷的快遞取件方式之一。現有的社區快遞配送模式,如果一個社區的快件量超過800件至1000件以上,并且在智能快件箱數量不足的情況下,的確是人工作業效率高。因此,建議把智能快件箱納入住宅建設的配套設施,在新建樓宇每個門棟安裝一組智能快件箱,對現有社區具備安裝條件的也要安裝智能快件箱。智能快件箱由社區物業采購,委托第三方運維公司進行運維管理,由物業每月支付第三方運維公司運維管理費。這樣從源頭上解決了我國智能快件箱多年以來沒有盈利模式的虧損局面,也解決了快遞公司使用部分社區智能快件箱還需要付錢的問題。
最后,建議通過相關消費者協會、電商協會和上下游協會,以及電商平臺或者規模以上電商企業和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就消費者是將快件送上門還是投遞到智能快件箱的需求,制定信息化對接規則。即凡是網購平臺均應在快遞服務的頁面,設置送上門、送到智能快件箱或者送到快遞驛站等選項按鈕,并通過配送不同的地址顯示不同的價格,用價格的杠桿調節配送地址的需求。這樣可以讓快遞員按照消費者的需求精準配送,也破解快遞了快遞員不愿意送上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