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錢難破內卷!快遞員早已不抱期待:“我對快遞徹底失望了!”
2021-09-08 10:48:03 來源:西雙版納鳳寧物流有限公司
漲一毛錢到底能改變什么?
前段時間,韻達率先提出,將于9月1日全面上調快遞派送費,其他“三通”以及百世、極兔也相繼效仿。理論上來說,現在這六大巨頭給快遞員的派送費應該早就漲了。
但從反映來看,這一毛錢似乎并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派送費上漲,但沒有多少人高興
派送費每單上漲1毛錢,一個快遞員每月大概能夠多拿500元工資。這聽起來確實是挺有心的,要張派費的消息一出,各大媒體、平臺相關的新聞和話題也是鋪天蓋地,網絡上也不乏認可之聲。
但實際上呢?這次漲工資卻并沒有讓大多數人開心,甚至可以說,作用不大。
首先,從消費者層面上,快遞員的待遇上升了,是件好事,但也急需要提升服務水平,本該做到的送貨上門,到現在仍無法全面落實。
還是從理論上來說,快遞員的待遇好了,派送快遞就會更有耐心,更注重服務質量,然而這其實是一個悖論。
假設一個快遞員每天可以派送200件快遞,但如果要算上送貨上門花費的時間,一天200件還能實現嗎?派送件數減少,每月增加的收入就達不到500元。這樣看來,如果快遞員要拿到這500元,就不會減少單量,那么也自然不會花更多時間在一個包裹上。
所以,即使單件派費上漲了,但要保證單量的話,送貨上門還是很難實現,這點令消費者大失所望。
其次,派費上漲的一毛錢,要從哪里出?可能會是電商商家。
價格戰帶來的耗損,讓目前快遞公司的盈利十分慘淡,即使是一毛錢,要承擔所有快遞員上漲的這部分工資,還是很困難。
圓通在2020年的日均單量為3500萬件左右,派費每單上漲1毛,就意味著每天多了350萬元的支出,一個月就是1.05億元。2021年上半年,圓通的凈利潤為6.46億元,也就是說,要支付半年多出來6.3億元,就得用上這半年幾乎所有凈利潤。圓通會答應嗎?
如果這個冤大頭讓網點當,網點和快遞員的處境是一樣的,為了保證快遞末端的穩定性,企業不可能將壓力施加在這一環。
而如果要讓消費者出呢?那勢必會引來一番輿論轟炸,而這些巨頭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市場也會失去。即使要提高使用快遞服務的價格,也需要一段時間,循序漸進。
漲價的費用,很可能被分攤到商家的頭上。有媒體記者采訪得知,多家上游的電商商家表示,已經陸續收到了發件漲價的通知,這意味著上漲的一毛錢被平攤到了他們這里。
所以,商家也很苦悶,尤其是中小商家,運營成本增加,生存壓力變大,商品漲價就變得極為可能。
然后,對于站點老板而言,漲這一毛錢也并不能改變人手緊張,活多利潤低的事實,所以他們都已經不抱期待了。
那么在真正“獲利”的快遞員看來,派費上漲到手的實惠也沒那么樂觀。
罰款、錢少活多,一毛錢只是杯水車薪
在很多快遞員看來,漲工資并沒有那么令人開心。
據時代周刊的記者走訪,多家快遞站點的數位快遞員對“漲工資”一事,并沒有很大的反應,“無感”“只要罰款一天不透明,派送費再漲也是一樣”。這樣的回答,反映了快遞員們的待遇境況。
派送費漲一毛,根本不會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不說在前幾輪快遞價格戰中派送費已經被壓了多次,光是每個月的罰款,就能讓上漲的這部分工資一下子沒了。
從事三年的快遞員王利說:“無論漲還是降,這個行業,一直都是活多錢少。”在他看來,快遞巨頭們的戰爭,快遞員從來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
而從業5年的快遞員李挺則更加悲觀,他對記者說:“不會回去送快遞,漲派送費也不會,我對快遞業徹底失望了。”
派送單價漲一毛,對于老快遞員們來說,其實每月增加的工資還是可觀的,王利每天最多能派500單,這樣一個月下來,他最多可以多拿1500元,但最終到手多少,還是不好說。
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網點老板。在對一些快遞站點的走訪中,一位圓通的快遞小哥透露,企業通知派送費上漲,其實和他們沒什么關系,因為中間還夾著網點老板,宣布漲價后,為了響應政策,肯定有部分網點是會漲的,但其他網點是否會漲、漲多少,最終還是由網點老板決定。
這位小哥認為:“大部分肯定是原封不動,不會漲。”
另一個則是罰款。大部分快遞員每月總是會被罰款,因為每時段的簽單率、客戶投訴、取件訂單取消,都會讓快遞員損失不少工資。而更令人震驚的是,有很多罰款條目甚至不明緣由。
李挺5月份的工資賬單中,光是罰款就高達2000元,而且并未注明任何原因,他找到網點老板理論,卻被告知“上面就是這么罰的,我也不清楚。”
如此嚴苛、不透明的罰款機制,別說是漲一毛錢,就是漲兩毛、三毛,漲的工資也趕不上扣的。或許,這就是快遞員對這次“漲工資”不抱期待的主要原因。
改善快遞員待遇、提升服務,為什么這么難?
作為快遞最末端、最“底層”的員工,快遞員的待遇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中國快遞協會原秘書長、國郵智庫專家邵鈞林說:“派費上調對快遞員肯定是利好消息,但這個利好消息轉化為真正的實惠,還需要進一步督促、落實。”
一方面是改善快遞員的收入,一方面也要提升服務水平,要做到這兩點,漲一毛錢顯然還做得不夠。而且,光是落實上調派送費這一條,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有效做到這些,不能只從快遞員待遇入手,更需要從上而下、從行業到個體來改進。
今年7月,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快遞員全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而快遞企業在8月底提出上調派費,也是響應這一號召。從4月義務郵政局對百世、極兔的約談,再到這一文件的發布,不難看出,監管和政策正在介入快遞行業,對市場進行引導。
(圖源:中國政府網)
為了保持快遞末端的穩定性,保障這“最后一公里”,企業也想改善快遞員和網點的待遇,提升服務質量。這一政策對企業的價值,恐怕比快遞員還大。
眾所周知,網點快遞低利潤、快遞末端脆弱不穩定,主要原因還是快遞企業持續多年的價格戰,壓低了網點和快遞員的收入,而同時企業自身也過著燒錢沖量的日子。
漲個一毛錢,對企業而言已經是不小的負擔了,要漲兩毛、三毛,更是有心無力。
對平臺和快遞員而言,只要是漲價那就是好的起點,但在落實上,平臺在制度上可以進一步優化。比如:由企業總部直接派發上調的費用、將罰款的條目透明公開,等等。讓快遞員切實感受到誠意與變化。
網點也是同樣,要保障網點收入,就必須保障快遞價格在正常的市場成本以上。除了監管之外,企業同行之間也應當保持默契,避免再次陷入惡性價格戰爭。
快遞行業終究也是屬于服務業,當下的快遞平臺在服務方面差異并不大,這才導致平臺利用低價的優勢爭搶市場。
在消費者看來,目前快遞服務做得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提升服務,依然是這些平臺增強競爭力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在技術、人力、體驗上繼續優化,才讓消費者滿意;保證共識與良性競爭,才能促進企業和行業良性發展。
問題是,共識和良性競爭很難做到,改變也不能說變就變。
因為當下我國的快遞企業,大多數都需要依賴電商生存,它們的定位在短時期內很難轉變,并沒有強勢的議價權;而為了保障電商的利益,資本會選擇壓低物流價格;此外,一些電商巨頭支持的快遞企業,也很難形成共謀。
目前行業內的存量利潤還在,而虧損也并非全行業,沒到極端情況,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有決心去改變。
只能說,在身陷價格戰之后,面對強勢的行業上游,規則很難改變,企業要沖破目前的困境,將會是一場新的持久戰。